【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长期气象模式的变化,通常是由于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是引起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室气体减排对缓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情况。
“科学碳目标(Science-basedTarget)”是指所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气候科学所认为的《巴黎协定》目标实现必要条件相一致,即把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C之内,并努力把温升控制在1.5°之内。
公司供应链中的排放量平均比直接(范围1)排放量高11倍,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因此,价值链脱碳是企业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净零排放方面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机会之一。
范围3排放是指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上游和下游排放,不包括与发电相关的间接排放(范围2)。它们涵盖原材料的提取和转化,直至产品的制造、物流、分销、使用和报废。
基于科学的目标设定在将范围3目标纳入主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SBTi于2015年开始时,只有少数公司拥有有意义且全面的范围3清单和目标。现在,所有提交SBTi认证目标的公司都完成了范围3清单,并且96%的SBTi验证目标包括范围3排放。
范围3目标是SBTi净零标准的要求。SBTi近期目标标准(标准C4)还规定,如果一家公司的范围3排放量占范围1、2和3总排放量(即绝大多数公司)的40%或更多(即绝大多数公司),则范围3目标为必需的。
公司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每一步都达到与气候稳定性相适应的排放水平(即零或残留水平)。鉴于核算、减少或消除和跟踪间接排放的复杂性,这对公司来说是一项重大任务。然而,这是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必须面对的挑战。
认识到加速价值链脱碳的迫切需要、当今存在的方法挑战以及不断发展的最佳实践,SBTi决定启动一个流程,审查我们设定范围3目标的方法,并开发资源来指导采用、实施、以稳健且一致的方式评估和跟踪范围3目标。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目标设定框架,以稳健、可操作和透明的方式,按照1.5°C路径推动价值链脱碳。我们将在认识到当今存在的数据、方法和实施挑战的同时做到这一点。
我们将考虑范围3目标设定的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
澄清技术和科学基础,使范围3目标与1.5°C排放轨迹保持一致。
评估近期和长期科学目标的范围3目标边界标准和重要性阈值。
评估和完善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价值链脱碳和跟踪进展的方法和基准,包括基于排放和非排放的方法。
明确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干预措施以稳健和透明的方式实现价值链脱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