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通过一套动态迭代的标准体系,为企业碳目标设定提供了可量化、可验证的核心框架。这一框架由CDP、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背书,以1.5℃温控目标为核心锚点,形成“通用标准+行业细则”的双层结构——既明确跨行业的基础减排要求,又针对钢铁、铝、水泥等14个高耗能行业发布专项指南,如钢铁行业需在2050年实现范围1排放较2021年下降91%以上的长期目标。
范围覆盖准则:近期目标必须包含95%以上的范围1+2排放,若范围3排放占比超40%,则需额外覆盖67%以上的范围3减排;长期目标对范围3的覆盖要求进一步提升至90%。这一规范倒逼企业从“生产端减排”转向“全价值链控排”,如钢铁企业需追溯铁矿石开采、钢材运输等上游环节排放。
雄心程度准则:2022年V5.0标准生效后,短期目标需完全符合1.5℃情景,基准年晚于2020年的企业,2030年减排比例固定为42%,对应年均线性下降率远超此前标准。这种“起步晚、要求高”的设计,避免了企业抢占减排时间差。
方法适配准则:明确不同排放范围的专用方法,如范围2需参照RE100最佳实践设定可再生电力目标,2030年需实现100%绿电采购;范围3可采用物理强度降低法或参与式目标,推动供应链协同减排。
动态调整准则:要求企业每5年复审目标,结合技术进步与行业标准更新优化路径。
通过认证的企业不仅规避了政策与市场风险,更在三大维度实现价值升级:
合规避险: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下,通过SBTi认证的企业可获得通关便利,避免碳关税附加成本。研究显示,未达标企业到2040年可能因碳价上涨损失14%的潜在价值。
市场准入:苹果、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已将SBTi认证作为供应链准入门槛,蒂森克虏伯钢铁因目标透明化,2024年低碳钢材营收占比提升至23%。
融资优势:SSAB通过目标升级,可持续债券发行规模突破40亿克朗,绿色融资成本较传统债券低12%,印证了规范减排目标对资本的吸引力。
SBTi用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将抽象的“碳中和”目标转化为企业可执行的行动方案。那些主动拥抱这些标准的企业,终将在低碳转型中抢占先机,实现环境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