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钢铁作为基建、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核心材料,需求刚性与减排压力的矛盾长期存在。SBTi目标的核心价值,正在于为企业平衡"合规成本"与"市场机遇"提供解决方案。研究显示,若未能及时减排,到2040年钢铁企业可能因碳价上涨损失14%的潜在价值,而通过SBTi认证的企业已显现竞争优势
SBTi发布全球首个钢铁行业科学减碳框架,首次为该行业设定了与1.5℃温控目标匹配的清晰标准:要求到2050年,钢铁企业直接排放(范围1)需较2021年下降超91%。这一框架由CDP、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背书,通过行业脱碳法(SDA)等专项方法论,将减排要求与企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精准匹配——高排放强度企业需承担更陡峭的减排曲线,增长型企业则面临更严格的强度降幅要求。
钢铁专项指南充分考量行业特殊性:既纳入铁矿石供应、废钢可得性等资源约束,也兼顾氢能炼铁等前沿技术的成熟周期,为企业提供"近期攻坚+长期转型"的双维度目标体系。企业需在提交承诺书后24个月内完成目标设定,且需覆盖95%以上的范围1+2排放,若范围3排放占比超40%,则需额外设定不低于67%的减排目标。
SBTi框架对钢铁企业可执行性碳排放核心转型路径标准:
技术替代攻坚:氢气炼铁与电弧炉改造成为主流方向。SSAB计划2026年用电弧炉替代瑞典工厂的高炉,预计减少瑞典全国3%的碳排放,其氢基工艺可实现90%的减排效果;蒂森克虏伯钢铁则将氢基生产作为2045年净零目标的核心支撑,相关技术研发已获SBTi验证。
循环模式构建:废钢利用成为短期减排抓手。钢材,搭配绿电与生物天然气,每年可减排10-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这种模式完美契合SBTi对资源循环的考量。
管理体系升级:数据治理与跨链协同至关重要。企业需按照GHGProtocol标准完成三年数据盘查,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供应链排放,并每5年复审目标以适配技术进步。金斯瑞生物科技通过搭建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布专项环保政策,为钢铁企业提供了管理范本。
当全球钢铁需求仍将保持年均1.8%的增长,SBTi目标已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答题。从高炉到电弧炉,从焦炭到氢能,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协同,钢铁业的转型本质是一场价值重构。那些率先将SBTi目标转化为技术突破与管理效能的企业,终将在碳中和时代占据产业链顶端,为全球温控目标贡献"钢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