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全球化学工业碳排放约占工业总排放的15%,其中基础化工原料生产、高分子材料合成等环节的碳排放尤为突出。在“双碳”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双重驱动下,化学行业亟需一套科学、系统的碳减排规范来破解发展与减排的矛盾,而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提出的科学碳目标体系,正成为引领行业实现可持续减排的核心抓手。
化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是SBTi规范在行业应用中的核心落脚点。与传统仅关注生产端减排的模式不同,SBTi要求企业覆盖“原料开采—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终端使用—回收处置”的全链条,这一要求恰好契合了化学产品“上下游关联紧密、碳排放环节分散”的特点。以聚烯烃材料生产为例,企业不仅需要通过采用绿电替代、工艺优化等方式降低聚合反应阶段的碳排放,还需联合上游石化企业推进原料端的低碳化,同时与下游包装企业合作探索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形成全链条的减排合力。这种全生命周期视角,既避免了“碳转移”问题,也让化学产品的低碳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凸显。
SBTi规范在化学行业的推行,还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双重升级。为达成科学碳目标,企业不得不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催化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在能源替代领域,光伏、风电等绿电在化工生产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部分头部企业已实现合成氨、甲醇等产品的绿电生产试点;在工艺革新领域,新型催化材料、膜分离技术等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循环经济领域,“化学循环”技术让废旧塑料转化为高价值化工原料,实现了资源的闭环利用。与此同时,SBTi的量化目标也倒逼行业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精细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形成“减排—创新—增效”的良性循环。
化学行业落实SBTi科学碳目标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中小化工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快速适应减排要求;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不足,导致全生命周期减排难以有效落地;碳核算方法不统一,给目标验证与监管带来困难。对此,既需要政府层面出台财税补贴、技术扶持等政策,为企业减排提供保障;也需要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碳核算标准,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更需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减排。
在全球气候治理日益紧迫的背景下,SBTi科学碳目标为化学行业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于化学企业而言,落实科学碳目标不仅是响应全球减排号召的社会责任,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市场的战略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以及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化学行业必将借助SBTi规范的引领,实现碳排放与经济效益的协同优化,为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同时也为自身构建起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