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作为全球公认的减排目标设定黄金标准,由CDP、UNGC等四大机构联合发起,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巴黎协定》1.5°C温控目标转化为企业可执行的量化指标。2025年发布的SBTi2.0版草案进一步细化了行业适配性要求.
(一)能源结构的低碳重构
能源替代是化工企业达标的基础工程。吉林石化通过规模化消纳绿电(累计9亿千瓦时)、推进乏汽回收等技术改造,实现蒸汽消耗同比下降7.2%;盟固利则将绿电采购比例纳入非排放指标监测,同步探索光伏屋顶发电项目。SBTi2.0版更强制范围2目标需同时覆盖位置基准与市场基准,推动企业从"被动购电"转向"主动布局可再生能源"。
(二)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
工艺创新直接决定减排深度。凯莱英通过优化化学反应路径提升原料转化率,将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18%;吉林石化突破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实现高浓度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替代传统化石基原料。这类技术改造与SBTi倡导的"直接减排优先"原则高度契合,2.0版明确要求间接减排措施需逐步过渡至直接减排,避免碳抵消依赖。
(三)供应链的协同减排
SBTi对范围3的强化要求,倒逼化工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凯莱英实施"环境友善采购策略",将供应商减排目标纳入合作评估体系;盟固利则联合SGS建立供应商碳足迹核查机制,要求核心供应商2026年前完成SBTi目标备案。这种协同模式回应了美国化学理事会(ACC)的建议,通过"摇篮到大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衡了减排力度与行业可行性。
SBTi草案的质疑直指行业痛点:通用减排百分比忽略了化工产品的多样性——基础化学品(如氨、甲醇)与高端专用化学品的排放强度差异可达10倍以上。对此,SBTi2.0版引入"排放强度优先级排序"机制,允许企业聚焦高排放环节设定目标,而非机械套用统一比例,为差异化减排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