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飞机制造业需设定短期(5-10年)和长期(2050年前)的科学碳目标。短期目标方面,要明确范围1(企业自身直接排放)、范围2(企业购买的电力、蒸汽和热力等间接排放)和范围3(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排放)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排比例。长期目标则是在2050年及之前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意味着飞机制造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产品使用阶段到最终废弃物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都需纳入考量并加以管控。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成为企业实现碳减排、助力全球温控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飞机制造业作为对全球碳排放有着显著影响的行业,受到SBTi的重点关注。SBTi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旨在推动企业设定符合气候科学的碳减排目标,助力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
范围1排放的减排要求
在飞机制造的生产过程中,范围1排放主要源于工厂内燃料的燃烧,例如用于动力支持的锅炉、熔炉燃烧化石燃料,以及企业自有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等。根据SBTi标准,飞机制造企业需对这些排放源进行精确核算,并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减排目标。以某大型飞机制造企业为例,其通过升级锅炉设备,采用更高效的燃烧技术,降低燃料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在厂区运输方面,逐步将传统燃油车辆替换为电动车辆,进一步削减范围1的碳排放。企业还需持续监测和报告这些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减排目标的达成进度符合SBTi要求。
范围2排放的减排要求
范围2排放主要与企业外购的能源相关,飞机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电力用于生产设备的运转、厂房的照明等。企业需对这部分间接排放进行严格管理。SBTi鼓励飞机制造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设备的空转时间,合理规划厂房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等。更为关键的是,企业要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到2030年前,力争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采购,并长期维持这一水平。部分飞机制造企业已经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引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因使用传统电网电力所带来的间接碳排放。
范围3排放的减排要求
飞机制造业的范围3排放涉及到复杂的价值链上下游环节。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的生产排放,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企业员工的通勤和商务旅行排放也包含在内。下游则涵盖飞机在服役期间的燃油消耗排放,以及飞机退役后的拆解和处理排放等。若范围3排放占企业总排放的比例≥40%,企业需覆盖至少67%的范围3排放设定减排目标(按GHGProtocol范围3标准)。
飞机制造业要满足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的碳减排要求,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飞机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设备更新改造。另一方面,飞机制造业的供应链极为庞大且复杂,协调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共同推进碳减排难度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