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贡献显著。飞机、船舶、货车等各类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SBTi,即科学碳目标倡议,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全球倡议。其核心使命在于助力企业设定科学合理且与《巴黎协定》要求高度契合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SBTi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且严谨的定义、验证科学碳目标的标准框架与方法论。它要求企业的减排目标需与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C,甚至努力限制在1.5°C以内的目标相一致。
1.目标设定方法
运输行业的目标设定方法基于SBTi的部门脱碳方法(SDA)。以航空公司为例,该方法明确规定,到2050年,航空公司的碳强度应收敛于该行业与巴黎一致的温室气体强度。这意味着航空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特点,对航班规划、飞机选型、燃油效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优化,以实现碳强度的降低。对于海运企业而言,需考虑船舶的航行路线优化、船型设计改进以及动力系统的升级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单位运输量的碳排放,逐步向行业的温室气体强度标准靠拢。
2.脱碳途径与速率
国际能源机构(IEA)的能源部门技术展望(ETP)报告对运输行业的脱碳速率和规模给出了明确指引。为了符合《巴黎协定》,航空部门在2019-2035年期间需将平均碳强度降低约35-40%,在2019-2050年期间降低约65%。海运部门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需要通过采用新技术、新燃料以及优化运营管理等方式,按照相应的速率降低碳强度。陆地运输方面,无论是公路客运还是货运,都需要加快向新能源车辆转型、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等,以满足脱碳速率的要求。这种明确的脱碳途径和速率要求,为运输行业的碳减排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节点和量化指标。
3.排放范围涵盖
SBTi所设定的科学碳目标全面涵盖了运输行业的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范围1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量,如运输工具自身燃烧燃料产生的排放;范围2排放是企业外购电力、蒸汽、供热或制冷的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范围3排放则包括范围1、2以外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例如运输过程中上下游环节的排放,像货物装卸、仓储等环节产生的排放。运输企业需要对这三个范围的排放进行全面盘查、监测和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减排策略,以确保整体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SBTi科学碳目标对运输行业而言,具有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声誉、推动创新与成本节约、规避风险与增强竞争力以及促进系统管理与健康发展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更多运输企业加入到践行SBTi科学碳目标的行列中来,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运营管理,运输行业有望在可持续碳减排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重要力量,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