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提出减排目标,并寻求有效的碳减排方法。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水泥作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其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数据显示,全球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人为碳排放总量的7%-8%,在工业领域碳排放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压力尤为突出。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石灰石等原材料分解产生的工艺碳排放,这部分占比约60%;二是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源碳排放,占比约30%;三是电力消耗、运输环节等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占比约10%。当前,我国水泥行业的碳减排措施仍以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为主,如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利用余热发电、替换部分化石燃料等,但对于占比最高的工艺碳排放,尚未形成大规模、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整体减排进程面临诸多瓶颈。
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简称SBTI)是一项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发起的国际倡议。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国相继出台严格的碳政策,碳关税、碳市场等机制逐步完善,水泥企业面临的低碳合规压力与日俱增。
水泥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不仅能减少资源消耗,还能降低全价值链(Scope3)的碳排放,这与SBti对全链条减排的要求高度契合。在原材料环节,除了利用工业固废替代熟料,还可探索利用建筑废弃物中的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砂石,实现“变废为宝”。
数据显示,每利用1吨建筑废弃物替代天然砂石,可减少约0.1吨的碳排放。在生产环节,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利用水泥窑高温稳定的特性,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既减少了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又替代了部分化石燃料,实现“一举两得”。在下游应用环节,与建筑企业合作推广绿色施工技术,优化水泥制品的运输、储存与使用流程,减少运输环节的燃油消耗和水泥浪费,从全生命周期角度降低碳排放。
随着SBti科学碳目标在水泥行业的逐步普及,以及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进程将迎来新的突破。一方面,低碳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成本下降,将为水泥企业实现SBti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